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全国工会干部培训院校为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课程建设上下足功夫。2023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为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对内容的理解,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建设完成《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学习课程,并采用随堂问卷的形式评估课程质量和效果,收集工会干部培训需求,作为课程建设改革的依据。
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于2023年10月面向广东省总干校举办的培训班参训学员,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共25道题,涵盖课程效果评估、课程需求调查、难点痛点调查和个人信息四个板块,题目设有单选题、多选题和文本题。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43份。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此次调查对象的覆盖范围相对全面,男性与女性比例均衡;在年龄层面,主要集中在31-60岁的区间,其中41-50岁的占比最高,为31.49%;学历方面以大学本科为主;在工作年限上,1-3年和3-5年的群体最多。
图1 对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课程的印象
图2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课程受益情况
图3 希望从《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课程听到的内容
图4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需求
图5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课程授课形式需求情况
课程教学反馈
(一)工会干部对“重要论述”的学习有待加深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出版于2023年9日,为工会系统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书籍。但从问卷结果来看,工会干部对于原文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学习还存在不够深入的情况。数据显示,有一半的学员较深入地学习过,其中有50名学员对内容非常熟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工会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应该成为工会干部“案头卷”“枕边书”。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开设相关课程意义重大,为已有学习基础的学员提高学习深度,为未有学习基础的学员打下基础树立学习意识,有效发挥了工会“大学校”的作用。
(二)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培训课程系统整理了八个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次数,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党史、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等内容进行阐释,并结合各级工会的优秀案例将内容讲深讲实,受到调研对象的充分肯定。
数据显示,98.71%的学员认为课程满足了对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在对课程的印象上,39.04%的学员表示课程有趣,能够增强自我的使命担当意识;60.22%的学员认为课程实用,能帮助其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整合来看,本课程给99.26%的学员留下了正面印象(见图1)。
从课程收益上来看,83.61%学员表示获得了适用的新的理论知识,64.09%的学员从中理顺了过去工作中的一些模糊概念,69.61%的学员客观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职责,59.67%的学员加深了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操作(见图2)。
在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方面,82.14%的学员表示非常满意,16.94%的学员认为比较满意,4个人选择基本满意。总体来看,该课程有效提高了调查对象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站位和理论水平。
课程需求分析
对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是规划、设计培训课程的重要前提,也是使培训工作准确、及时和有效的重要保证。
(一)培训内容上,注重理论性与贴近性
学员们希望在课程中听到什么内容?问卷中,64.64%的学员希望听到对整体内容的梳理,68.51%的学员希望能将工会历史与理论相结合,77.72%的学员希望讲解具体的典型性案例,72.19%的学员希望学习落实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经验(见图3)。
对于课程延伸内容的调查,80.66%的学员希望课程补充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81.58%的学员希望加入相关案例分析来丰富课程内容。
(二)培训目的上,重视提高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员希望本课程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问卷中,结果显示,70.9%的学员希望课程能对思想和概念进行深入分析,66.48%的学员希望对理论进行梳理和阐释,79.37%的学员希望课程理论能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还有68.88%的学员希望回应工会热点难点问题。在意见建议收集上,有学员提出“希望可以结合工会日常工作,进一步讲解理论知识”“多一些实际工作的例子,更好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做法”。总体来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家更渴望得到工作的可操作性解决方法(见图4)。
(三)培训方式上,以案例教学为主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接近80%的学员希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而选择分组研讨、专题答疑、情景模拟的则很少。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是相对符合领导干部学习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优势明显。近年来,案例式教学在各个工会干部院校掀起了一轮探索和尝试,给培训带来了新体验。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上,案例式教学也将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见图5)。
(四)教学表现上,强调深度性与通俗性并重
关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表现,77.35%的学员要求老师能够深入浅出、讲解透彻,69.24%的学员要求信息充分、素材新鲜,62.06%的学员要求突出重点有针对性,64.64%的学员要求对现实问题有分析和解答。其中,对于“深入浅出、讲解透彻”的要求领先于其他要求。也有学员建议“老师可以适当在一些事例中增加数据对比(如柱状图、曲线图),帮助学员进一步强化理解。”
在授课师资的类型调查上,主要集中在专家教授(47.15%)和优秀工会工作者(30.94%)两个群体,这实际上也是理论性与实操性的两方代表,揭示了当前工会干部对思政课的需求。这也要求工会干部院校作为干部教学的大熔炉,在教师的培养建设上将“教授型”和“实干型”融合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视野广、经验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此外,对课程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学员认为课程时间控制在2小时最好,28.73%的学员认为1.5小时最佳,还有16.21%的学员选择了2.5小时。
课程时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效果和培训学员的专注度,所以,如何在一定的时间内清晰完整地阐释课程内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考验。
课程建设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上,工会干部作为工会工作的骨干力量,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加强理论武装培训,确保工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效开展。而作为工会干部培训院校在加强工会干部思想政治培训上肩负重任,要推出更多创新举措,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加强对主题主线的研究阐释,提升政治学习深度
政治素质是工会干部首要的素质,《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8年)》要求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工会干部培训院校要建立思政课程“第一课”制度,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相关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教学研究,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在工会工作领域的深刻内涵和具体实践的研究阐释,回应实际工作难点痛点;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教学路线,联合各个基层工会展现落实思想的典型案例,推动学用结合,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度,有效提升工会干部政治素质。
(二)针对不同对象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业务能力
《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8年)》要求坚持务实管用。工会干部培训院校规划课程要结合培训对象特点,增加该工作领域的案例和资料,加强课程指导性。例如,教育工会系统的工会干部,希望课程能结合教育工作、学校工作来开展教学。社会化工作者直接面对基层,他们则希望从理论学习中找到开展基层工会组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新思路。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问题是各级工会都面临的重要工作,可以在理论阐释中加强与这些工作内容的联系,为开展实际工作提供新思路。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
思政课是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工会干部培训院在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方面,不仅内容上与时俱进,形式上也要不断更新,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例如,可以在课件中加入视频、动画等元素。讲到重要理论知识时,可以邀请学员朗诵,或可通过热点问题加强与学员互动,听听学员的看法和意见;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学员智库,丰富思政课内容
本课程践行“以学员为主体”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与部分学员谈话,了解并采纳相关意见建议,同时,邀请省委党校教授随堂听课帮助课程修改。
学员是独具特色的智库,思政课程的建设要多倾听学员意见,通过开展座谈邀请各类别学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也可以通过留言板或作业的形式积极发掘学员经验,整合进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联合学员共同开发思想政治课程,从“做”到“讲”,让学员参与其中,以一种新形式提升学员的能力,也弥补学校教师的短板。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