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在广州太古仓举办第十届集体婚礼。/ 朱俊坤 摄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位居全球第四的世界大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要全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努力推动港口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2021年,集团工会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定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和幸福生活环境建设首批试点单位。
迈入新时代,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工会工作也迎来了新挑战。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只有让工会工作深入民心,才能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化解矛盾,让职工安居乐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新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说:“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有企业工会要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支持改革,引导职工参与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心聚力关键靠思想引领,它可以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培养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将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其次,要深化维权服务工作。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定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和幸福生活环境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后,集团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全面提高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最后,要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对于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创新活动,职工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增强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助于企业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新挑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维护职工权益提出了新挑战。
(一)职工年龄分层加剧,需求日益多元化。
随着社会发展,职工年龄分层加剧,有别于老一辈注重普惠性、服务性、时效性的要求,青年人更喜欢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工会活动,职工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因而,工会需要更接地气,走进基层,走近职工,扩大“朋友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群体的职工需求,才能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二)劳务派遣形式多样,劳动关系复杂化。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用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集团外派干部越来越多、人才交流频率越来越高、工作地域越来越分散,对工会开展工作提出更大挑战。一方面,外派职工遍布全省9个地市,外派党员党组织管理归属和工会组织管理归属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集团内一些子公司因未达到独立设立工会法人机构的条件,交由集团总部工会代为管理,其行政管理归属和工会管理归属不一致。多头管理更加考验工会组织的组织力和向心力。因此,工会需加大关心关爱外派员工和协调代管单位的工作力度,了解外派员工的需求和困难,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工会干部队伍能力不足,工作被动程序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会会员人数日渐增多,集团总部车间工会达到24个,同时代管6个基层单位工会。总部专职工会干部较少,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服务要求。兼职工会干部未能熟练掌握政策性较强的文件法规,当职工遇到突发困难时难以及时提供帮助。“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当前,工会服务职工的能力水平与职工的期望要求不相匹配,需要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提质增效,建设一支综合素质更强、工作能力更高的工会干部队伍。
新形势下,让工会工作深入民心的举措
踏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①。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走“新”引领。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两年,集团大力倡导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工会聚焦集团中心生产任务,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强起来。一是依托广州国企党建学院,加大培训频率和力度。如每年组织一批先进代表到延安、龙岩等红色革命根据地,沉浸式、体验式接受教育培训,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党工团联合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如举办“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奋进谱新篇’劳动竞赛暨‘季度之星’评选活动”“总部职工应知应会‘一站到底’知识竞赛”等主题竞赛活动,通过培训、竞赛、活动等,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让职工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锤炼党性。
(二)加大职工权益保障力度,用“心”维护。
近年来,集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以“引领行业发展的幸福港湾”为愿景,创新性构建起以职工队伍“饱满态”“和谐态”“奋进态”“温暖态”“健康态”“成长态”为目标的“六态”品质生活建设体系,全面提升职工生活品质②。总部工会以此为抓手,全面搭建职工医疗立体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体职工100%全覆盖,为职工构筑起一道重要的防御风险的防线。一是为职工购买意外重疾商业保险。二是购买广东省、广州市职工住院医疗、特种重大疾病、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三是完善集团内部职工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指引。四是用好集团和总部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经费。实施以来,仅2023年度,总部各类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理赔达到60余人次,重疾意外医疗保险理赔金额累计160余万元。职工切实感受到了来自企业和工会的温暖和关怀,大大加强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此外,在职工学历晋升、职称评定、结婚生育、退休等人生重要时间点,工会也会送上暖心慰问和祝福。心到了,情就深了,工会成为职工真正的“娘家人”。
(三)着力解决好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暖“心”帮扶。
紧紧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做到群众有所呼,工会有所应。
针对职工反馈看病难问题,工会不定期与各级医院开展互联共建活动,与广医五院、颐康医院建立职工看病就医“绿色通道”,连续三年三伏天,邀请专家到办公场所为职工提供贴天灸服务等。针对职工有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强烈需求,工会积极组织各类公益讲座、培训课等。如,2023年组织职工参加“名医(林丽珠)进基层南粤健康行”全省工会百场健康讲座走进集团活动等。随时随地快速响应职工紧急诉求,用心用情为职工排忧解难。2024年3月,总部一青年职工突发脑溢血急需援助,工会在2小时内组织10余名职工前往定点医院无偿献血。针对广大职工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工会在办公场所架空层建设职工健体园。针对异地无房大学生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积极改善集体宿舍居住环境,配置空调、热水器、书柜等。今年上半年,总部30多名大学生搬进全新大学生集体公寓,极大地增强了青年骨干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智能创“新”。
为提质增效,集团工会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以智慧发展、服务职工、高效互联为目标,遵循普惠性原则、便捷化原则、多样化原则、差异化原则,探索“互联网+工会”新型工作模式。一是建设集团职工专属的“穗港之家”APP工会服务平台,创新开发“职工文化”“健康服务”“关爱慰问”等模块,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2023年中秋,工会节首次使用该平台,线上下单,送货到家,为总部全体会员发放慰问品套餐566份,获得职工一致好评。二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信息平台,如集团和集团工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拓宽工会工作宣传方式和渠道,目前集团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4.8万人。三是与京东合作,开发总部工会专属线上福礼平台。
通过以上创新工作方式,工会重大节日慰问、劳保用品发放、生日慰问等活动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不仅高效快捷,而且满足了职工个性化搭配、全国免邮、一键送到家等需求,切实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五)增强文体协会团队建设,凝“心”聚力。
工会以建设和谐幸福总部为目标,增强文体协会建设,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是组队参加省、市、集团等各级工会举办的职工运动会、职工艺术节等活动,让有才艺有特长的职工登上展示的舞台,营造企业有活力、有朝气、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成立网球协会、游泳协会、瑜伽协会等十余个职工文体协会,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职工搭建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三是打造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多年来坚持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气排球赛、羽毛球赛、“迎新春贺大年”趣味运动体育花会等团体活动,已经成为具有总部特色的传统品牌化比赛项目,深受职工欢迎。四是为体现企业关心关爱,舒缓职工身心压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2023年起,工会每年悉心组织职工到云浮、珠海、从化等地疗休养活动十多批次,车间工会参与率达到100%,职工参与率达到85%以上,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工会通过在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用心用情,“走新”又“走心”,按照中国工会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努力实现“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字化”,更好地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让幸福成为工会最温暖的底色,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新风采、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①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徐留平《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落实中国工会十八大要求 全力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报告,工人日报,2023.11.15
②《家庭友好型企业建设“六点”工作法的探索与应用》,上海企业,2023年总第4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