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5年7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14 在装卸集装箱效率上超过日本港口,成了我们这一代桥吊司机的使命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装卸集装箱效率上超过日本港口,成了我们这一代桥吊司机的使命

6月25日,以“百年工运 匠心领航”为主题的“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全国交通建设产业百名劳模工匠进一线示范宣讲活动(中远海运专场)在广州举行。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兼职副主席、“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出席活动并作宣讲,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培育对象黄剑等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他们的奋斗故事。

许振超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兼职副主席

“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2025年6月7日,南沙港区码头,一艘大型货轮在多艘拖轮的协助下缓缓靠近泊位。资料图片

大家好!我是许振超,是一名在青岛港工作了五十多年的“老码头”。1984年,青岛港顺应国际集装箱海运事业的发展趋势,成立了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我荣幸地加入了这个团队,成为青岛港第一代桥吊司机。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岗位,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技术拔尖的桥吊司机。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为了熟悉和掌握桥吊的电力拖动技术,看懂英文版的技术资料,我买了一本英汉电子小词典,对照图纸和资料,一个一个字母,一个一个单词翻译。这个活儿很枯燥,也没人叫你干,但支持我坚持干下来的就是我的执念:当一名技术拔尖的好工人,为青岛港的集装箱事业尽心尽力。

后来桥吊安装调试好了,就投入生产。那个年代,桥吊运行管理,生产调度指挥,都处于起步摸索时期,桥吊的机械电气故障频发,装卸效率不高,生产断断续续地进行。由于经常完不成调度生产计划,引起往返日本航线班轮的很大意见。

记得有一条班轮,船名是“萍乡城”,满载箱量不到200个集装箱,有一次又延误船舶开航时间10个小时,船上的大副意见非常大,对我们几个桥吊司机说,“你们的装卸效率太低了,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的码头就好了”。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从那以后,在装卸集装箱效率上超过日本港口,就成了我们这一代桥吊司机的使命。

维修工电工的活我也自觉去干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注重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我积极参与到各种技术培训和学习中,扑下身子努力学习,反复操练。虽然是一名桥吊车司机,但维修工、电工的活儿我也自觉地去干,我心里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辅助工作。从原理到实操,练就桥吊吊装“一钩准”。

对机械摩擦原理知识、设备运行管理有了入门级的水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装卸的标准集装箱船舶是“汉水河”,满载400箱;干过最大的集装箱船是“阳方口”,满载是1600箱。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始了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我接卸的第一条4500箱量的大船是“高河”轮,用了不到十个小时。这些超巴拿马船舶的装卸,使得我们只能装卸巴拿马型船舶的码头和轻型桥吊显得力不从心。

这时,我已经担任了桥吊队的队长,为了提高船舶装卸效率,我和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围绕大型船舶的装卸效率找不足,找差距。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实践,我们首创了集装箱装卸“无声响操作法”,提高生产效率20%。也就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装卸效率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所有的码头。

打破国外保持的世界纪录

进入新时代,是我们国家国际集装箱装卸运输的高速发展时期。青岛港在黄岛新建了当时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码头,配备了当时技术最先进的重型桥吊。新时代、新码头、新使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和团队决定在这个码头向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发起冲击。我们创新了司机操作训练方法,以“两点一线”为操作原理,以“稳准轻快”为操作要领,组织所有司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强化训练。经过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我们在2003年的4月27号,以6小时25分钟的时间,完成3200个集装箱的装卸任务。以每小时装卸339自然箱的速度,第一次打破由国外集装箱码头保持的世界纪录。事实证明,国外码头能干的事,中国的码头一样能干,而且能干得更好。

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我们的团队行为已经成为企业行为,并上升为行业行为、国家行为。今天,全球排名前十的集装箱大港,中国就占据了7个。这正是我们一代代交通人的价值所在。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匠心铸魂,以技能报国,为交通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答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