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5年9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8 广东产改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国“优秀”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产改工作连续三年获全国“优秀”

2024年以来,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聚焦思想引领、地位保障、成长成才、权益维护、作用发挥、队伍壮大六大行动,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产改取得显著成效。广东省产改工作在全国评价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

统筹协调

汇聚强大合力

高位统筹推进,省委将产改列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要改革举措,纳入省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小组共有9家成员单位、22家参与单位,全省21个地市积极部署落实,大部分成立产改组织推进机构,推动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完善政策体系,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参与单位制定出台产改相关政策文件逾百项,产改工作以立法形式写进《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

素质提升

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省教育厅首次组织15所本科高校与31所中职学校开展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改革试点,组织26所本科高校与52所高职学校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持续建设316个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298个省中职“双精准”示范专业。

省发展改革委持续抓好122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设,积极争取多种资金支持全省各类实训基地建设,“十四五”以来,申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0.70亿元支持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23个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撬动总投资44.89亿元。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遴选2批共171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全省已评聘40名首席技师、535名特级技师。省总工会深化“南粤工匠”培育工程,建成省总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19家,现有市级以上工匠7800多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广东省中小企业人才培训项目,将3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研修班列入培训计划。

省财政厅安排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资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共16.43亿元。

省国资委推动省属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合作设立76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设46个订单班、冠名班,打造39个企业培训中心,搭建40个线上学习培训平台。

凝心铸魂

筑牢思想根基

省委组织部组织省市开展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将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等纳入培训范围,下发2025年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指导各地各单位以生产一线工人、技术能手、业务骨干为重点,切实做好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

省委社会工作部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持续扩大“三有”非公有制企业“两个覆盖”,推动民营企业500强、互联网企业1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以及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

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深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机制,上半年共邀请产业工人代表49人(次)列席全国、省人大常委会会议。

省总工会积极构建“试点—社区—县域”圈层式思政工作阵地,选树发布25个全省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建成县级以上工人文化宫114家,建设全国工会职工书屋1043家,发布“书香企业”及提名单位220家,带动全省各级工会建设职工书屋1.5万余家,覆盖服务职工900多万人。

技能竞赛

引领建功立业

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持续抓好海上风电项目等2个全国引领性竞赛和117个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每年组织上百个工种竞赛,带动超过500万人次职工参与岗位练兵、技能比武。

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全省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近1.5万家,总数居全国第一。

强化劳模工匠人才作用发挥,组建各级各类劳模工匠服务队663支,组织开展助企活动2401次,服务企业3320家,解决各类技术问题6052个。

维权服务

加强权益保障

积极提升技术工人收入待遇,2025年“集中要约行动”期间,全省签订企业集体合同1.12万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超5000份,覆盖职工36.8万人。

强化产业工人服务保障,设立“欠薪维权绿色通道”,今年行动期间,受理相关法律援助案件4900 余件,成功追索劳动报酬及赔偿金超过2.5亿元。

加强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市、县两级新业态工联会达400余家,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167万人。

文 | 黄细英 杨璇 制图 | 王斌 孙科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