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5年5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19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与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与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纪念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100周年

□ 作者 广州市总工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资料配图

从1924年开始,中国革命形势从南到北不断高涨,为了迎接和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根据当时工人运动现实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决定于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全国各地工会代表270余人,代表160多个工团和50多万工会会员参加这次大会。

这次大会将党的工运方针明确写入会议议决案,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导和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前,全国工人运动正处于一个低潮与复兴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时刻关注时势变化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脉搏,对工人运动形成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斗争理论,及时预判工人运动复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始终强调工会组织大联合、工农兵大联合,因而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统一的举旗者,成功组织并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一)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复兴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前,中国新式工厂迅速发展,工人群体庞大。根据国际联盟调查,1925年中国新式工厂有1800余所,半新式工厂数千家,其中纺织厂109家,丝厂280家,蛋厂43家,水泥厂51家,印刷厂58家,皂烛厂54家,电话公司51家,以及若干洋货厂。多地有组织的工人数量庞大,仅参加工会的工人就约50万。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生活条件差,权利和工资均不受保证。

1923年“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但1924年直奉第二次大战后,各派系军阀忙于重新划定地盘,反动的束缚略加放松。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实现国共合作,群众性国民革命运动复兴,南北工人运动复兴,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24年7月,广州沙面数千名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坚决反对歧视和侮辱中国人民的“新警律”而开展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中共四大为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作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

在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是为了推翻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推翻外国的资本主义,同时也反对本国的资本主义,并且要由民族革命引导到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

大会通过了《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总结“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复兴趋势,强调职工运动与民族运动结合,注意职工运动独立性,争取民族革命领导地位,要求通过在工人群众间推进政治教育和党的组织,以切实展开党的指导工作,并决定在中央和地方成立职工运动委员会,以开展工人运动的部署。

(三)中国共产党与四大工会一起着手并开展了充分的理论宣传与会议筹备工作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是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筹划,由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全国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公开发起召集。召集此次会议的四个总工会拥有会员二十五万多人,占当时全国所有工会会员二分之一以上。四个总工会中直接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全国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虽不受中国共产党完全领导,但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之下。

在理论宣传方面,邓中夏等人在《中国工人》上发表《劳动运动复兴期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贡献于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之前》等多篇理论文章,指出此次大会要重点讨论工人运动的组织问题、经济斗争问题、争自由运动问题、参加国民革命问题、国际联合问题等,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基本主张。会议筹备处还刊登专栏宣传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包惠僧在《广州民国日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讨论栏”发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使命》一文,指出中国工人运动面临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的双重压迫,劳动大会的使命就是要“统一中国的劳动运动”,以争取“最后的胜利”。

在会议筹备方面,四大工会各派代表一人赴广州成立筹备处。刘少奇受党中央指派,以汉冶萍总工会代表的身份参与筹备工作。筹备处地点设在惠爱东路东皋大街1号二楼,后又迁至永汉中路西湖街公益祥旅馆。为保证大会顺利召开,筹备处预先形成专门的草案,统筹会议组织工作,并形成大会组织纲要。筹备处通过各种方式尽力团结各种工会组织,确保大多数工会组织派代表出席此次大会。同时,积极与国民党右派等开展斗争,针对各种破坏大会的言论与谣言,组织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人班到工人中讲演,在报上刊登有关说明以正视听,号召工人团结。

大会的召开与主要活动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三十多项决议案,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决定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各代表们还参加广州各界人士组织的纪念劳动节游行、集会等活动,整个广州在1925年5月初都沉浸在劳动群众的红色旗帜与高涨气氛中。

(一)中国共产党致信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中央执委会致信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指出:中国国民革命正在高涨的时候,在革命根据地广州召开第二次劳动大会有着重要意义;在所有国民中,最有政治观念与集合战斗力的只有工农阶级,国际资本主义与军阀是工农的共同敌人,中国国民革命的高潮中只有工农联合的力量才能对付共同的敌人。中国共产党给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信给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定了调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期间工农运动的新思路,对于大会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参加五一纪念大会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时值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全国掀起纪念热潮。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工人遭镇压仍坚持集会,长沙还举行了万人游行。广州作为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主会场,由全国劳动大会与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联合组织十万人大游行,规模最为壮观。队伍以“农工大联合”横幅为引领,高举“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工农兵联合万岁”等标语,军警、学生、市民共同参与,沿途口号震天。时人称:“赤旗飘扬,金鼓喧天,于严肃中表现壮烈气象,诚空前未有之盛况也!”全国各地燃起的纪念情绪成为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的背景音,预示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成功和全国工人运动统一的前奏。

(三)大会的召开与主要议题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于1925年5月2日至7日在广州召开,历时6天。

5月2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与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共同在广东大学大礼堂举行开幕式,300余名代表及各界人士1000余人参加。开幕式上,刘少奇、苏兆征、邓少山(邓培)被推选为劳动大会主席,邓中夏报告了工农运动中牺牲的先烈姓名,并宣读了一百多条来自各团体的祝词。代表们讨论了全国工人组织的统一、工农联合、革命军人及被压迫民众的联合,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等议题。

5月3日至7日,会议在省教育会继续。主要内容有:

3日,讨论了加入赤色职工国际的议案,并通过表决正式加入;

4日,会议听取了上海、全国铁路总工会和汉冶萍总工会的报告,讨论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

5日,会议讨论了工人阶级与政治问题、经济斗争问题,并通过了相关议案;

6日,会议通过了《工农联合的决议案》等多项决议;

7日,会议闭幕,并举行了五七国耻日游行示威,工农兵学生等各界人士共2万余人参加,游行队伍从广东大学操场出发,经过广州市区,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决心。

5月8日,劳动大会代表前往黄花岗和红花岗公祭先烈。至此,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圆满结束。

大会的主要成果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以及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组织问题、工农联合等30多个决议案,其主要成果对于后续的中国工人运动,乃至国民革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选出了25位执行委员,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召开了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当《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通过和执行委员选出时,全场“全国总工会万岁”“工人阶级大团结万岁”的呼声“不绝于耳”。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选出林伟民为正执行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为副执行委员长。总工会下设4个干事局,总干事由林伟民兼任,组织部主任为李森,秘书部主任戴卓民,宣传部主任邓中夏,经济部主任孙云鹏。中华全国总工会总机关设在广州,其他相当地方再特设办事处。林伟民、苏兆征、刘少奇、邓中夏、邓培、孙云鹏等人都是久经工运考验的共产党员,可见中华全国总工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主导全国工运事业的指挥部。

(二)进一步明确工人运动的斗争方向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涉及工运斗争方针与目标方面的决议案,主要集中于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组织建设等方面。大会旗帜鲜明地强调工人运动要进行政治斗争,通过了《工人阶级与政治斗争的决议案》,指出工人阶级的目标“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实现民族解放,促进世界革命”。大会就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作了具体的规划,形成了《经济斗争的决议案》,就经济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斗争目标按照中国各地生活情形,规定最低限度的工资;规定八小时工作制;反对一切虐待;女工童工之生活改善;劳动保护与社会保险;取消包工制。为有效地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大会还通过了《组织问题的决议案》《工人教育的决议案》。

(三)提出工农应实现大联合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一直处在强调工农联合的舆论与宣传语境中,工农代表们在会议中也是同声同气,共同出席各种纪念活动与集会,体现工农联合的和谐与步调一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将工农联合与工农兵联合写入决议案中,形成《工农联合的决议案》《工农兵大联合的决议案》,明确工会运动的各阶级大联合。《工农联合的决议案》称“无论在哪一国,农民总是占大多数,至少农民也是经济上一个主要势力。他们所受的压迫,不减于工人阶级,或且还有过之,因此他们在现存制度下,也是一部分革命的势力”。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75%,“无产阶级倘若不联合农民,革命便难成功”。

(四)正式加入赤色国际

对于中国工人组织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各方评价相当高,时人评价说“加入赤色职工国际的议案有很重大的历史意义,读者诸君看此议案,不仅可知中国的工人阶级已经有全国工人阶级大团结的觉悟,同时有世界的觉悟。”刘少奇后来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作的《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报告中,在总结第二次劳动大会前后工人运动的状况和第二次劳动大会的意义时,就指出中国工人加入赤色职工国际之重要意义在于“中国工人阶级与世界工人阶级发生正式关系自此始。中国工人阶级从此即得了良好亲挚之助友。”

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制定了工人运动的奋斗目标与方针,鼓舞着各地工人们的斗志,迅速形成以五卅运动为代表的第二次全国工运高潮。在这次工运高潮中,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所确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方案得到全面贯彻,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所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中的领导作用明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工运斗争的方针通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向全国辐射,彰显出其影响的扩大化。

部分内容摘自《广州召开的三次全国劳动大会》

(张龙平 李丹 王海岑 著)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