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5年5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2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湛钢路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湛钢路径”

□ 作者 周利鹏 杨川 邱红彬

湛江钢铁水控中心工作场景 / 誉建业 摄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践,通过连续推进大调研工作,揭示出当前产业工人在技能水平、权益保障、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建功立业—服务保障”四位一体改革路径,探索制造业企业工会在新形势下的职能转型路径,为破解“技能人才断层”“员工发展动力不足”等共性难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深化产业工人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湛江钢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会职能;技能提升;品质提升

改革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瞧不起产业工人。我们建设现代化,就要抓制造业,搞实体经济。一定要转变观念,大力培养产业工人”[1]。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历来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工种齐全、适应智慧制造转型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下属企业的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湛江钢铁”)在向着“世界最高效率最具竞争力的绿色碳钢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随着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智慧制造项目的逐步深入,对职工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建立健全高标准职工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是目前湛江钢铁工会承担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

问题导向的改革诊断

为精准了解职工队伍的现状和诉求,结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湛江钢铁工会连续3年开展大调研工作,运用“四不两直”基层调研法,覆盖生产单元、文体阵地、职工健康、特殊群体等不同场景,梳理出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矩阵,具体表现为:

(一)在维护员工方面。对特定群体的关心关爱举措不够实。如单身青年联谊资源拓展力度不大,班组长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员工普遍存在身体亚健康状况,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较多,在助推职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还需努力。

(二)在服务员工方面。现场环境改善工作只停留“洁化、绿化”层面,离“美化、文化”有一定差距。文体协会只开展惯例性常规比赛,自转不足,内生动力未能有效体现。

(三)在发展员工方面。员工技术技能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高级工占比有待提高,前瞻性、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尚未脱颖而出,领军人才不够,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技能等级破格规则不够明确,技能比赛工种设置局限性太强,操检维调类复合型工种、工业机器人等前瞻性工种从未开展过。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湛江钢铁工会经过细致分析认为,目前在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动力机制缺位、服务供给不足、健康管理滞后三项主要原因,并据此制定推进举措。

系统化改革路径设计

(一)强化员工思想政治引领

1.突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体活动。一是强化阵地建设。成立油画、书法、足球、篮球等17个协会,建成职工文化艺术苑。二是注重协会作用发挥。每周二、周四开展兴趣班培训,并参与组织“冠名杯”赛事。三是加强内外交流。开展文化艺术作品送现场活动,推进“四化”作业区建设;加强与外部单位交流,邀请湛江市文艺家、记者团走进湛江钢铁;组织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友谊赛;参与广东省、湛江市相关协会组织的活动。四是输出文化作品。开展“喜迎二十大”等不同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举办职工文化艺术作品展、“寻找湛钢好声音”歌手比赛,弘扬宝钢文化,唱响湛钢强音。

2.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开展“十佳师徒”评选、教师节致敬、“优秀员工家属看湛钢”等活动,并为先进荣誉获得者制作《榜样》荣誉册和宣传片,拍摄形象照,寄到家中、送到班组,不断加强宝钢文化的传承。

(二)深化建功立业体系建设

1.劳动竞赛激发队伍活力。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年结合公司中心任务开展1-2项综合性劳动竞赛,根据需要组织若干项专题劳动竞赛,激发职工立足岗位、再立新功的积极性。二是坚持追求极致、增值增效。以创一流为指向,以价值增量为标准,以“扩大优势、缩小差距、超越自我”为原则设置竞赛目标,引导职工敢于挑战、不断突破。三是坚持依靠职工、激发活力。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广泛发动、上下联动,着力扩大竞赛参与率和覆盖面,以抢蛋糕、阶梯激励的方式予以不同的激励额度。

2.班组建设促使行为养成。一是结合“三降两增”工作,将公司、厂部重点指标逐级分解,为班组制定相应降本任务、指标,开展以“三行动一争当”班组劳动竞赛,做到指标进班组、成本进班组、考核进班组。二是挖掘先进典型,月度组织专项案例发布,季度组织“安全之星”“创效之星”评比。三是开展协同攻关,组织工序相邻、设备相近、专业相通的班组长开展研修沙龙活动,引导员工找弱项、短板,明确提升方向。倡导班组长积极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安全能力、安全管理水平。

(三)优化技能提升体系,大力提升员工技术技能素质

1.技能竞赛提升岗位能力。一是聚焦需求策划技能竞赛,针对主体工种技能落后的,或技术革新、流程变革、效率提升的确定竞赛项目。二是面向产业升级开展竞赛,聚焦技术革新、流程变革、效率提升甄选竞赛项目,重点检验职工在智慧制造背景下的实操能力和复合技能水平。三是变革突破提升员工能力,建设网上练兵平台,形成赛训一体的常态化练兵机制,月度评选“学习达人”。四是提高竞赛激励力度,协同人力资源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员工予以破格晋升技能等级。

2.群众创新注入发展动力。一是优化职工岗位创新体系,拓展激励方式,组织创新小牛、优秀创新成果等奖项评选,充分发挥先进的引领带动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在公司层面打造“职工创新基地”,在厂部层面建立各自的创新小组(工作室),组织跨区域创新沙龙、学习交流活动,邀请创新大师“送教上门”,分享经验、共同提高。三是深化“我为企业对标找差‘献一计’”活动。围绕成本改善、质量提升、安全本质化等重难点,开展降本增效“寻人启事”、班组长研修、先进操作法评定、金点子申报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效活动,把牢职工创新求变的价值取向。

(四)提升服务职工水平

1.倾听“微诉求”,满足“微心愿”,办好“微实事”。一是变“被动收”为“主动听”,工会干部走进一线班组,精准掌握诉求。二是变“二传手”为“助推者”,每周汇总、滚动更新诉求,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三是变“回音慢”为“响应快”,小事不过天,中事不过周,大事不过月。

2.聚焦三个环境提升,努力照顾好职工的衣食住行。开展单宿居住环境提升行动、食堂就餐环境提升行动、职工工作环境提升行动,通过发动员工自己动手装修、装扮办公室,文艺作品送现场,食堂供应商大循环,厨师小循环,开展卤菜展销、厨师技能比武等活动,逐步将现场环境从“洁化、绿化”深入到“美化、文化”。

3.“普惠+精准”增信心入人心。一是在传统佳节和特殊季节做好员工普惠关怀。二是做好对支撑员工、少数民族、工会干部等不同群体的关心和慰问。三是通过培训辅导、内部分享等多种方式,为优秀班组长、创新骨干提供资源。四是做好对重大病职工、困难职工的日常帮困,强化及时帮扶,长效开展帮困送温暖工作。五是加大“精准联谊”工作力度,通过拓展联谊资源等途径,让更多单身青年“渴望成家”的美好向往变为现实。六是发挥女职委作用,关注孕期职工岗位调整,协调解决女职工注射HPV疫苗资源等共性需求。

成效与经验启示

(一)改革成效

1.技能提升体系基本完善。构建“五位一体”竞赛育人机制(培训—练兵—竞赛—晋级—激励),形成集团示范、公司主导、厂部筑基的三级竞赛联动体系。近三年数据显示,以网上练兵为抓手,练兵总人次年均突破50万人次,工种覆盖率达100%;50多人获集团、股份技能比赛前6名(含5项集团冠军,10人股份冠军),创历史新高;年均技能等级晋升率超25%,中高级技工占比突破90%。公司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职工生活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广东省产业工人建设改革试点单位、湛江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2.岗位价值创造成效显著。一是围绕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班组建设、经费管理,构建“2+X”劳动竞赛体系,实现班组降本全覆盖,年均获集团、股份劳动竞赛优胜超过20次。二是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违章次数同比下降超过50%,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覆盖100%作业长、83.7%班组长。三是创新成果量质齐升,推荐广东省优秀创新成果10项,占湛江市总数的25%,首次荣获集团职工创新成果特等奖。

3.员工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一是文体阵地热起来了,全年超过5000人次参与“冠名杯”赛事,月均运动人数超过3000人次。二是业余兴趣班动起来了,常态参加业余兴趣班的人数月均110人次,文体协会会员覆盖率达62%。三是精准联谊活起来了,近三年助116名职工脱单。四是员工身体好起来了,脂肪肝、血尿酸、超重等健康高风险指标呈下降趋势。五是员工心愿落地了,食堂就餐环境、工作环境得到提升,女职工HPV注射资源得到解决,累计收集各类诉求、建议249项,均已解决或回复。

(二)经验启示

加速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赋予工会组织的新使命,湛江钢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思路[2],通过大调研方式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有益探索,总结了“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建功立业-服务保障”四维协同的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企业工会实现从“福利供给者”向“发展赋能者”的转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作者单位: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工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

2.《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